馬來西亞的酒吧有兩種,一種是華裔的,一種是印裔的。怎麼說?就是酒吧賺錢的對象是華裔或是印裔。當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酒吧老闆的種族。 在印裔酒吧你會看到絕大多數都是印裔同胞。華裔酒吧當然就會看到絕大部分的華裔同胞了。『絕大部分』的意思就是說在華裔酒吧偶爾你還會看到印裔同胞,在印裔酒吧你還會看到華裔同胞。當然,偶爾你還會看到馬來同胞,有些閃閃縮缩,有些則毫不顧忌。我對這一點完全沒有意見,還無任歡迎。宗教信仰本來就是很個人的事情,我不同意以宗教的名義去限制他人的生活方式。又不是殺人放火。 這是題外話。 華裔酒吧又分兩種。一種是小強吧,另一種就純粹叫做酒吧。小強吧,顧名思義,就是裡面有到處都可以看到小強。瓜子花生殼滿地丟。惱人的煙味、難聽的卡拉歐科、濃妝豔抹的倒酒女郎,在裡面一分鐘會短命一年。小強吧一般都是非法經營。成本低、利潤高,許多黑社會大亨都開幾間,賺錢賺得滿缽。警察來到,塞錢過關。警察愈來愈貪心之後,關門大吉,又開另一間。小強吧生存力強,就像小強的生命力一樣。 另外一種華裔酒吧有駐唱歌星。一星期幾天。華裔酒吧大都請兩種歌手,雙人組合。一種是看起來像學院小男生小女生的華裔歌手,另一種是比較搖滾的、較年長的非華裔歌手。 小男生小女生清一色木吉他、清一色坐著唱歌、清一色唱我聽不懂的民歌、清一色不會唱客人點的民歌。我曾經呱呱叫說像什麼話叫民歌歌手卻不懂得唱民歌。後來給火星人狠狠白眼了幾次之後,現在住嘴了。 非華裔組合一般是巫裔或是菲利賓籍。很少看到印裔歌手。組合清一色是電子吉他加筆記型電腦,和一位女歌手。唱的歌以英語老歌為主。然後永遠都會以蹩腳華語唱幾首華語歌。像愛拼才會贏、上海灘、之類的。 看,多麼迎合廣大的華裔。 印裔酒吧一般採取封閉式,隔音設備不錯。歌手組合一般是以輕搖滾或藍調為主。很多印裔組合。有電子吉他、鼓、電子琴。唱的歌有舊有新。酒吧的主人一般都比較文雅。 但相對的,酒吧比較大的問題是顧客的酒品以及煙味。由於是封閉式,煙味歷久不散。而顧客們則不像老闆那樣文雅。一喝醉就大聲嚷嚷,甚至大打出手。這大概與印裔貧富大差距有關。 一直期待華裔酒吧能有像印裔那樣的歌手組合出現。想想看一位藍調歌手在背後輕搖滾樂器的配合下以沙啞的歌喉很投入的唱歌。 想起來都爽。
Posted from http://www.drkhtang.com